首       页
阁主生平
书法作品
自  作  诗
楹联挹萃
名家赏析
忆 · 先生
信息发布
传承·德望巍巍峨嵋在,锦香悠悠天地间一一纪念书法家童韵樵先生百年诞辰暨《童韵樵诗稿•信札》首发式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发布时间:2018-03-11      浏览次数:23937

  3月10日上午10时,由绵阳市书法家协会、童韵樵书法艺术研究会筹备会主办的“德望巍巍峨嵋在,锦香悠悠天地间一一纪念书法家童韵樵先生百年诞辰暨《童韵樵诗稿.信札》首发式”在绵阳富乐山开元大酒店隆重举行。

 

 

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龚小膑主持纪念会。

  纪念会上,原绵阳市政协副主席、原市委统战部部长苗平,原市人大副主任、原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吴因易,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培松,原市文联党组书记、“一元爱心”协会会长陈竖琴,市文联副主席何骥,童韵樵老先生二妹童发江、四弟童华财,原绵阳市书画院院长、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光文,原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法制科科长、《童韵樵诗稿.信札》主编钱锋出席会议,童韵樵老先生的亲属、弟子、同事、好友,文学艺术界人士,绵阳市书法家协会各专委会,各县市区书法家协会代表等共100余人参加纪念会。

  纪念会在严肃而活泼的氛围中有序进行。童韵樵老先生的亲属、弟子、同事及好友等相继发言,分别讲述了与童韵樵老先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交集,分享了众多的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会议强调,纪念童韵樵老先生旨在学习其谦虚、大气、幽默、睿智、坚韧不拔的高尚品格,弘扬其在传承书法艺术、培养书法人才过程中的卓越奉献精神。我市书法界将努力继承其衣钵,为繁荣我市书法艺术培养更多的、优秀的人才,为实现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会议最后,童韵樵老先生的儿子雷英武向纪念会来宾致答谢辞。

▲原绵阳市政协副主席、原市委统战部部长苗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培松相继致辞。

  ▲原绵阳市书画院院长、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光文先生作为童韵樵老先生的学生代表发言,简要讲述了童韵樵先生传奇的一生,并强调我市在继承和发扬书法文化中,一定要向童韵樵老先生那样注重薪火相传。

  ▲童韵樵老先生的长孙——童志苏作为亲属代表发言!并宣布为配合百周年诞辰活动,童韵樵个人艺术网站《童韵樵书艺网》建设完成并开通,网站整理了童韵樵先生生平、各时期珍贵照片、书法作品、诗稿、名胜留存之墨迹,集合了不同时期举办的童韵樵个人书画展信息以及同好、弟子、家人们回忆先生的纪念文章等内容。

  ▲童韵樵先生的学生、《童韵樵诗稿信札》主编——钱锋,动情讲述了童韵樵老先生在文革结束后书法快要断代之时,在当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先后在成都、乐山、德阳、绵阳等地举办了无数期书法培训班,同时在《四川广播电视报》专门开辟了书法专题讲座,据统计,童韵樵老先生在1978年—1988年生命的最后10年间,倾心致力于培养书法人才共5000余人。童韵樵先生具有大智慧、大成就、大情怀,因此我们要纪念他、缅怀他。在市书法家协会和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和2017年分别举办了童韵樵书法作品展。

  ▲原市人大副主任、原市文联主席、著名作家——吴因易先生发言。

  ▲著名红学家、书法家,绵阳中学退休教师——周玉清先生作为童韵樵老先生的同事发言,并向其亲属赠送亲自创作、亲手书写的诗词和对联。

  ▲原绵阳中学王校长回忆1960年—1961年与童韵樵老先生的友谊并给予高度评价。

  ▲来自成都的著名书法篆刻家潘锡仁先生发言。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吴映强先生发言,讲述当年童韵樵老先生的大气胸怀、睿智与幽默。

  ▲四川名老中医曹芝富先生回忆与童韵樵老先生的交集,评价其刻苦、自立的品格。

  ▲童韵樵老先生的儿子雷英武向来宾致答谢辞。

  编后语

  不管多么险峻的高山,总是为不畏艰难的人留下一条攀登的路!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童韵樵老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虽历经坎坷和磨难,却在逆境中坚守信念,顺境中奋发有为,不仅自己攀登上艺术高峰,还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人,我们只有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附:生平简介:

  童韵樵(1918.3-1988.8),字鸿藻,别署锦香阁主,四川成都人。著名书法家、诗人。

  童韵樵先生,八岁习书,师从名书家饶培芝先生。1940年入昆明举办个人书法展览,便名噪一时,书艺深得云南省主席龙云先生器重,25岁被云南省府聘为书法顾问。因才学出众,1945年受云南省警备司令部霍揆彰总司令委任少将高参,长期抗战,在昆明等地无私资助流亡大学生。1947年赴南京任《新艺报》社长兼总编辑。南京解放后,与黄实先生(原《中国农民报》社长、国民党95军军长黄隐之侄)一道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情报处处长柴成文(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外事局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指派返川。任川、黔、湘、鄂绥靖公署少将高参,共同参与策反国民党95军并于1949年随95军一道在四川彭县起义。起义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乐山军分区司令部作战参谋。1952年转业至眉山县文教局任创作股长,同时在眉山艺专任教。1957年调入绵阳中学任国文教师。"文革"前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分子。直至1979年落实政策才得以平反并享受离退休干部待遇。

  童韵樵先生自幼习书,从颜柳入笔,《麻姑坛》《家庙碑》《勤礼碑》《争座位》《圣教序》之临习逾十载,继之以上遡,直追秦、汉,潜心魏、晋,兼工诸体,二王,怀素,张旭,何道州尽在研习之列并能食古化之。终于形成其书法以二王为宗,颜柳为本,兼集诸家之长,沉雄遒劲,神完气足,潇洒飘逸而又跌宕多姿的鲜明风格。观其书作,或如行云流水,大江东去,依势附形,却有潜力内转,刚柔相济。或方圆、斜正、疾徐,又能于规矩之内满蕴新奇绝妙。字字铁划银钩,笔笔韵味无穷,真情至性,美感力度溢于字里行间,而又绝无哗众轻浮,娇柔造作之弊,实是人字俱老,炉火纯青。

  童韵樵先生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在成都、重庆、昆明、南京、上海、广州举办个人书展。曾任四川省书协会员,绵阳市书协理事,四川省中山诗词书画研究社监事、《科学与艺术》杂志名誉顾问。其书作作为中南海、庐山、峨眉山、黄鹤楼、三苏祠、李白纪念馆、朱德纪念馆、四川省文史馆等多地以及日本、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美国等众多同好喜爱收藏。20世纪80年代在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几将全部心血倾注于培养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先后在成都、绵阳、德阳多次举办"锦香阁书法培训班",并于当时发行量颇大的《四川广播电视报》开辟书法培训讲座专栏,仅这段时间,从先生学习书法者就逾5000人,先生有诗云: "临池不觉鬓毛斑,幸得鲁公笔法传,为使新苗继统绪,愿将心血灌花坛。"

  1988年8月,先生因病逝世于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骨灰安葬于成都市竹望山公墓。

(责任编辑:李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