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阁主生平
书法作品
自  作  诗
楹联挹萃
名家赏析
忆 · 先生
信息发布
童韵樵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

来源: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http://www.my.gov.cn/bmwz/942668493097009152/20141113/1194737.html    发布时间:2014-11-13      浏览次数:12284

    11月7日上午,童韵樵书法作品捐赠仪式在绵阳市博物馆举行。童韵樵弟子们珍藏的20件恩师书法作品,当天全部无偿捐赠给绵阳博物馆,这也是近年来绵阳博物馆接受的本土书画名人的首次大规模集体捐赠。

 

“老师的作品捐给博物馆,这是最好的归宿”


    当天上午,抱着老师赠给自己的书法作品走进绵阳博物馆大门,童韵樵弟子刘作兴心里 “叮咚”一下,因为从这时开始,老师留给自己的作品,不再属于自己的了。

    当天到场的几位藏家,都是童韵樵的弟子,刘作兴是其中之一,他们带着自己珍藏的老师的作品,无偿捐赠给绵阳博物馆,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刘作兴与其他师兄弟一样,心里感觉特别高兴,“老师的作品进了博物馆,这是最好的归宿”。

    此次捐赠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绵阳著名书法家杨光文介绍,他和其他师兄弟一直有个愿望,想为老师办一次个展,出版一本作品集,但因多种原因无法实施。绵阳博物馆新馆建设启动后,绵阳文物局有“征集几位老先生作品的想法”,与师兄弟们沟通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将老师的作品捐赠给绵阳博物馆,并出版老师的作品集,择机举办老师的个人作品展。

    “好的作品,就应该有好的归宿。”杨光文说,老师童韵樵在绵阳工作、生活多年,其书法艺术在国内享有盛名,作为学生,有义务将老师的书法艺术传承、弘扬下去,通过博物馆这一载体提升其文化价值。师兄弟们将老师的作品捐赠给绵阳博物馆,是为了更系统的保护、传承老师的作品,给后人留下文化的记忆。

 


“好中选好,觉得还是有些心疼”


    昨上午捐赠的20件书法作品,都是童韵樵弟子珍藏的老师书法作品中精选出来的。

    童韵樵弟子钱锋介绍,这次捐赠得到了能联系上的师兄弟们的积极响应,大家一致表态,“不保留,不吝啬”,同时表示将“毫无保留地拿出各自珍藏的老师的作品,毫无保留地供绵阳博物馆收藏需要进行挑选”。

    钱锋拿出自己珍藏的老师的作品120余件,这些作品都是老师当年在绵阳办书法培训班、每次回绵阳在钱锋家里临时创作的,几乎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本着“好中选好”的原则,他珍藏的作品中最终挑选出了7件,捐赠给绵阳博物馆。

    事后,钱锋给挑选者之一杨光文说,“挑选的都是精品,还是觉得有些心痛”,但他表示,老师的作品进入绵阳博物馆,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他没有任何怨言。同时,刘作兴也称,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在展示的同时,将老师写字、为人的品质传承下去,这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在当天捐赠的作品中,有一件是杨光文珍藏多年的老师的作品。这件作品,几年前曾有人出高价收购,但他予以婉拒,因为“老师留下的东西,不能以金钱去衡量”。但在这一次,他将这件作品无偿地捐赠给绵阳博物馆。他认为,希望以此为师范,让更多的人将散落在名家的绵阳名家字画走进博物馆进行保护、传承,“这不仅是对前辈艺术家的认可,也是文化的传承。”


“请放心,将为绵阳文化名人开设专门展厅”

 

    在昨上午的捐赠座谈会上,绵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到场的童韵樵弟子承诺,“请你们放心,绵阳博物馆新馆建成后,专门有一个书画作品展厅,如果条件允许,还会为童韵樵开辟一个单独的展厅。”

    据介绍,目前绵阳博物馆中心库房,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修建的,国家文物局曾在绵阳博物馆召开现场会,对绵阳的馆藏文物经验和中心库房运作模式进行推广。在昨上午的捐赠座谈会上,绵阳博物馆负责人称,对此次捐赠的童韵樵书法作品,绵阳博物馆将严格按照国有博物馆的馆藏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待绵阳博物馆新馆建成后,条件还会更好。

    杨光文介绍,此次捐赠的童韵樵书法作品,注重了不同的书法风格与样式,能全面反映出作者的书法创作全貌。他与到场的童韵樵弟子表示,这次捐赠只是首次,以后如果条件成熟,他们将联合更多的师兄弟无偿捐赠老师的作品。

    绵阳博物馆负责人则表示,绵阳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将有专门的书法作品展厅,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为童韵樵开辟专门的展厅,向外界展示。同时,为丰富展品内容,该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征集童韵樵的书法作品,并将其弟子的作品也纳入其中,还计划征集童韵樵的手稿、信札,全面展示童韵樵的艺术人生。

(张登军)

 

 


延伸阅读


童韵樵(1918—1988),又名童发文、童鸿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人,长期居住于绵阳。建国前曾被云南省总部司令何揆章聘为司令部参议、云南省政府社会处书法顾问、少将高参、《新艺报》社长兼总编辑。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山军分区作战科参谋。其后长期抗战。离休后,陆续任政协绵阳市(县级)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绵阳市科普创作协会荣誉顾问、四川省中山诗词书画社监事。童韵樵习书艺60余年,其书以“二王”为宗,颜、柳为本,兼集诸家之长,其草书如行云流水,大江东去;其楷书丰润厚重,沉雄遒劲。晚年把篆、隶、楷、行诸体杂揉一体,其书艺更具怪味,尤其擅长大字榜书,浑厚有力,笔势如山。1981年获四川省优秀书法作品奖。峨眉山伏虎寺、河南省南阳市文管所《隆中对》行草碑刻,武汉黄鹤楼有其自撰的《黄鹤新楼歌》行草条屏、四川省文史馆、江西庐山、眉山县三苏祠、仪陇朱德纪念馆皆收藏有他的作品。其弟子众多,逾5000余人。

 


[编辑:G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