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7-12-01 浏览次数:93320
人过耳顺,少不了一丝怀旧。我一生酷爱书画,当年已届而立,因痴迷书画,日与纸砚相伴且为快事,在旁人看来,自由散淡,几近不务正业。而今日终能专务其事,首先要感激先师童韵樵大恩。
我遇先生是1980年底。幸见海报,得知童韵樵先生在南虹游泳池办班讲授书法,遂报名学习。先生跛脚,身体又胖,行走十分不便,故上课都由其女婿用自行车接送。先生性善,与学生很是亲和,每次散课都有学生相随。后来学生们主动争相接送,先生便开始由同学们接送了。那时我和先生住处相应比其他同学近便(先生住九眼桥,我住水井街),后来的接送我自是多了些。先生也早已把我当弟子,没让我交学费。
我因一心学书画,无法兼顾工作,索性停薪留职回家。先生迁新桂村后,我随侍先生,在锦香阁的时候就更多了(先生书斋名『锦香阁』)。当时先生独居一室,子女不在身边。我除学习书法外,也陪伴先生,顺便为先生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后来先生又迁至水碾河居民点,便和小女、女婿住在一起了(分得套三居室,虽小,但多了房间)。这时学生稍少了,而我去的时候更多了,仿佛已是先生家中的一员。最记得先生常说我的记忆不好是酒作害。而每在先生家吃饭,他却总要叫其小女为我买酒,直至先生仙逝......此情此景,常现脑海,常暖心间!
随侍先生的年月,目睹先生挥洒翰墨,聆听先生吟诗论书,耳濡目染,领受先师关心教诲,受益匪浅。先生课徒耐心拳拳、言简意赅、细致入微、深入浅出。碑篆隶帖,无不通融,如数家珍,自有见地。比如:『学书要学以致用,须潜意刻苦练习,多以名书法帖为范本,认真研习体味。』『做书须平心静气不急不躁,信笔为之而不草率,激情之下,既能挥洒自如,且能收能放,其书自然生动形神备焉。而如故弄玄虚,摆架势做作为之者,缺少内敛,障人耳目而已,切不可取......』
先生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这在先生诗词中随处体现。先生作诗,才思敏捷,妙句天然,常令吾辈折服,叹为观止!如常有索书者,请先生即人即事赋诗题联,先生多随其意,很给面子。这既是先生对人谦和与真诚之处,也说明先生艺高胆大,才识过人!先生做诗,往往就片刻间而成,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一次,我陪先生去拜访梁伯言先生,他们谈及诗书时,梁老即盛赞先生诗有唐风。
先生不善社交,但重情义。平时言谈中提及故旧,常常唏嘘感叹!有时我也陪随先生去看望拜访他的老友。记得1984年秋,一日, 先生唤我与之拜访友人。那天午后,我踏一偏斗车,搭先生先往半截巷,拜访陈季骧先生,然后去北门上河坝附近一小院看望另一老友。推门但见院落不大,杂草丛生。一间破陋小屋里,除一张很旧的床外,仅余一桌一凳。门边墙角置一蜂窝煤炉,一堆煤灰。 老友蜷卧床上,破被裹身。见先生至,旋即坐起,急请先生进屋就坐,因无多余椅凳,又见我在后面,便笑与先生说:『床边坐!床边坐!』先生很自然地就坐在了床沿(先生被关牛棚时一人独居也近乎如此,故而不觉诧异!)。 二老互问寒暖,共话旧谊。有朋远来,本当言笑晏晏,怎奈现实沉重,言语之间,不免凄凉。谈及书画,此老愧言:『生活本就困窘,又因前时一点小疾,无奈之下,已把童兄您赠的书法卖了。』先生闻此,当即拱手相慰:『无妨无妨,如能助一时也好,以后再写便是。』临别先生送上20元钱以示看望之情(当时也是普通人一月用度了)!该老友自是感激涕零,学生我在旁边也黯然神伤......这雪中送炭的一幕,清晰如昨。先生高谊,永感于心!
先生高人,智慧通达。胸襟开阔,自在乐观。1981年成都曾暴雨连天,洪水泛滥。当时先生住新桂村。当天,我忧师境,待雨势稍小,即急忙赶往先生住处,只见整个小区一片汪洋,平地积水有半米左右。时已近正午,我猜先生处境一定窘迫。进门一探果如所料!我在没膝雨水中走了有二三条街,在莲花村才找到一家面店,解了燃眉之急。以后,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去给先生买饮食。先生却从容得很,当天在窗前看到小区变成了泽国,还即兴赋诗:『连遭暴雨势汹汹,万户千家泽国中。坐困小楼思奋起,乘槎欲上斗牛宫』。然后叫我铺纸书写。哀哀困境,却催生了一首励志好诗!
转眼先生已逝去了26载!上穷碧落下黄泉,师恩难忘师难见!每年清明我都要去先生墓前祭扫(当年先生后事也遵其儿女所嘱, 由我主持办理直到安葬),这是我对先生思念之情的一点寄托。我想今生唯一能做的,只有牢记先生教诲,潜意刻苦地面对我昔日的爱好、现今的职业。做事为人,不辱师门。
文/周先云